时装亚文化泛滥,小众消费主义是“主谋”

服装

英国品牌Casely-Hayford 2016秋冬系列的灵感墙上,贴满了各种亚文化元素

  引子 一个反感时装亚文化的亚文化少女

  “好烦现在动不动就这个亚文化、那个青年文化的,真是够了。”22岁的Yae一边点击着她订阅的微信公众号,一边喃喃地说。我瞥了一眼她的手机屏幕,至少有十几个左上角显示着红色未读标记的公众号,正被她不耐烦地按掉:“我有强迫症,看不了有这些红叉叉。”

  亚文化和时装的关联由来已久,当下又随着Vetements、Gosha Rubchinskiy及一票伦敦新晋设计师的走红,重新回魂,并在媒体的解读下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和广泛,这也导致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和Yae一样有着反亚文化情节的人。在操作这篇稿子的期间,我至少听到了、看到了不下50个人在饭桌上和社交媒体圈里对时装亚文化泛滥的抱怨。一时间,时装业文化变成了和名牌大学毕业证一样的敲门砖,似乎一个人看起来越接近亚文化,他就越能超越平庸。

  青年,是构成亚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这次时装界的亚文化回潮,借着大肆流行的街头、滑板风格,试图打造出属于一群酷小孩(cool kids)的形象。Yae对此却不买账:“我一点不关心什么80、90年代的地下夜生活,也不想天天看什么滑板青年、什么Gang(帮派团体)穿得很街头、留光头的照片……都是表面功夫。”

  在我看来,Yae恰好是当下流行的酷小孩模板:她留着古怪的发型、穿宽大的衬衫和自己做的麻袋一样的裙子,外面总是搭一件The North Face的小号男士冲锋衣、却用Chanel Boy或者淘宝买来的纯色Tote Bag、只化眼线和口红、烟抽得比我这个大烟枪都多、热衷分享、收集关于032c、Encens、The Gentlewoman等小众时装刊物和其消息、认为某大刊推出的年轻别册是糊弄无知小孩的垃圾、虾米歌单里常存着The XX、Jarvis Cocker、Portishead,Grimes的专辑、偶尔也听Rihanna和The Chainsmokers、看《天地无伦》和萩原朔美、自拍从不修图、会拍令人匪夷所思的局部图片发在朋友圈和Instagram上……

  初夏时,Yea正在和几个朋友做一本属于自己的时装独立杂志,她跑来向我咨询意见,并给我看了她和几个朋友拍摄的片子。

  在她贴满了各式贴纸的iPad屏幕上,Yea和朋友穿着自己用白坯布设计的衣服在浴室里拍了一组片子。她像刚经历完一场药物致幻般蜷缩在浴缸里,身上的白坯布衣服被黄色胶带缠绕着,手里还握着一瓶84消毒水。

  “我们正在为这个系列想主题,中文叫无力之力,你觉得英文叫什么好,Powerless?但我们觉得有点太简单了。”

  我不会用所谓专业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作品,因为Yea和她的朋友们已经明显掌握了亚文化的传达表象——在这个层面上,没有人能做出绝对的评价。

  “Youthless?”当天晚上,我把这个自造词发给了她。

  “你是说Useless吗?”

  “不,就是Youthless”

  “好喜欢,谢谢!”

  由于要远赴日本求学,宝亿莱家居饰品加盟<宝亿莱整体家居软装生活馆,Yea的独立杂志未能如愿按期出版,但她告诉我,将来她的毕业设计,会延续用“Youthless”命名。

  我发誓,这个词没有暗讽他们的意味。

  “一旦有了亚文化这个名字,宝亿莱家居饰品,亚文化就玩完了”

  起初,陈若是不愿意正经去谈过去的事情的。但我一再坚持,首先她是个时装爱好者;其次,她不是在Google上研究亚文化,她是经历者,并且本身就是个非常规的存在。

  “只要你给我匿名,并且我不提供任何照片。”现在是作家的陈若,在其宣传的要求下,坚持不再公开谈往事。她说人到中年,上有两位老下有三只猫(“我一朋友出国非要把猫送我,不然我也不折腾,我其实不是那么爱养小动物”),不得不为三斗米折腰。

  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陈若反感分享自己年轻时是个异类的经历。“人各有命,从我记事起就喜欢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我对感情的渴望也来得比较早,但这不是什么失足血泪史”——这个曾经穿彩色塑料凉鞋、未婚先孕又流产的校园女流氓自少女时代在外人眼里就是个典型“抽烟喝酒跳霹雳”:“我到现在也不认为我怎么着了,我家里人也没觉得怎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从来不提这段事情的原因,我倒不怕有人说我家教不好,我恬不知耻,我很怕被贴上我是特立独行这种标签。我们俩就是互相喜欢对方——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我俩当时肯定会生孩子然后结婚,我妈唯一担心就是怎么给孩子上户口的问题。”

  短暂在某个出版机构工作了一阵后,陈若开始了和当时男朋友四处辗转的生活(中途又换了数位伴侣),从北京、天津、成都到越南、泰国和马拉西亚:“我妈并不反对我这样跑,她那个岁数经历过文革嘛,她说世事无常,你不伤天害理,就没什么不行的。另外她也知道拦不住我。”

  在越南的胡志明,陈若结识了一群热爱北京炸酱面的当地居民:“他们会用河粉做面条,用辣椒酱、香料和鱼露混在一起熬酱,并且形成了一个组织”;在曼谷,因为意外发现男朋友的已婚同事有和变性人交欢的爱好,她开始顺藤牵瓜地认识了一群有同好的男性:“我假装是变性人,和他们聊天,你知道他们对这种外人看来很畸形的爱好多么享受多么迫切”;在吉隆坡,她偶遇一群对八、九十年代香港歌星极度痴迷的本地年轻人,会在周末穿上自制的梅艳芳、张国荣,罗文等人的演出服举办“金曲劲歌大赛”;回到国内,因为经常在北京的老秀水市场、天津的曙光里街道买衣服和打口碟,她又跟着那些倒爷倒姐一起到海关和黑市里用100块一麻袋的价格批发洋垃圾;由于感情不顺遂,她也一度求神拜仙,从而展开对国内以及东南亚巫术的研究……

  “我既不是什么波西米亚,也不是什么边缘人群,我做这些事完完全全都是顺其自然——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不会和别人提起过去了吧!?”陈若所讲的,让我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那个因为与黑人妇女生子、为了躲避闲言碎语,整日喝着用纸袋包裹的可乐从而假装酗酒的雷蒙德先生的话:“他们永远永远不能理解,我之所以这样生活,是因为我想要这样的生活方式。”

  陈若说她是直到30岁左右才真正了解亚文化的字面含义。之前的选择,让她躲过了 “等着单位过节发大米;看着日历本算哪周是大礼拜哪周是小礼拜(1995年5月前,国内实行周末单双休息制)”。

  “像我这样生活有一个好处,就是好奇心会自然驱使你学习新鲜东西,我的很多同龄人现在连电脑都用不好,我可是很早就玩得转Mac OS的。”2003年,博客开始流行,陈若试着把过去的经历写下来,起初有评论骂她是神经病,不知耻辱,宝亿莱家居饰品加盟<宝亿莱整体家居软装生活馆,但逐渐也有一群人视她为精神偶像——“有一个常来看的人,留言说我应该出一本亚文化集锦,不过那时候大众认为的亚文化就是木子美、同性恋、变性人以及李银河,总是和性或者毒品有关系——反正就是觉得你不正经。”

  2004年,在几个出版界朋友的牵线下,陈若出版了一本小说集。意外的是,宝亿莱家居饰品加盟<宝亿莱整体家居软装生活馆,这是本类似亦舒式的情感小品。也是从那时候起,陈若删除了博客的大部分内容,从中国杜拉斯摇身一变成了成年版鞠萍姐姐。

          
               
家饰学院 / EDU
家饰百科
家饰设计
家饰风水
家饰知道
软装指南
家饰时尚
广州宝亿莱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宝亿莱家居软装运营管理总部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石槎路399号长盛国际大厦3楼C3121室
电话:020-36278058 免费咨询热线:400-888-9937
官网:http://www.bylai.com
备案号粤ICP备13015976号
最具投资价值软装饰加盟项目-开家居饰品店不该错过好项目-家居饰品软装生活馆加盟首选宝亿莱
广东省最具投资价值品牌 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广东省经销商会会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