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or挑战 ? ——谈软装设计师的困境与突围

展至今,软装市场的消费主力仍局限于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高端人士,规模庞大的寻常百姓却因经济实力不足被挡在门外。尽管“国五条”的出台推动了精装房的问世,使得“轻装修、重装饰”的生活观念深入人心,但又因为消费观念、审美水平的滞后,使得软装作为奢侈品,依然令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望而却步。与此同时,软装行业内的两股势力亦是各不相让,此消彼长:硬软装结合的公司具有服务一体化的优势,主打软装的公司则“术业有专攻”地“大显神通”,一边是名牌软装产品的强势整合,一边是普通品牌的合理使用。双方以不同的优势分占市场,加剧了业界的激烈竞争。

 

内有对手强势来袭,外有市场驱动不足,专事软装的设计师们难道已进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过渡期?内外夹击之下,他们又该如何从容应对?本期话题,我们以“机遇or挑战”为主题,邀请到四位业内设计师,与我们一起探讨“软装设计师的困境与突围”。

 


 

张敏:我们要传达的是软装精髓意义,将美好的生活理念传达到每个人,让大家都认识到软装不仅仅是奢侈品,更是一种品质生活的象征品,每个人每个空间都可以拥有。

 

邢翀:软装最终的发展应该是往更高的方向发展做空间陈设;我希望我们的软装企业在将来的发展中,能够研发属于自己的产品和属于自己的符号。

 

吴鸿:软装和硬装有交集有分割,如同有的公司拍电影有的拍电视,都从属于这个行业。如果说中国硬装看深圳,那么深圳的软装也不能落后。

 

软装产业的尴尬与误解

 

李浩:目前软装行业大致存在三种模式:一种是独立的软装公司,一种是硬装公司里的软装部门,还有一个就是产品供应商,也附带有一个软装设计工作室。各位可否就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说说对软装市场的看法和认识?

 

吴鸿:二、三十年前,只有一线城市有比较大的装饰公司,但是,他们有装饰这个概念吗?没有,对于家居这一层面,很少有装饰设计一说。现在软装行业的情况也一样,虽说有地产等高端的产品需求,但到普通老百姓这一消费阶层,仍然是一片空白。可能他们有这个需求,但缺乏软装的消费意识。

 

邢翀:我对软装行业的变化是这样看的,最初,市场并不认可这一专业,不少人误解我们是硬装设计的一个服务部门,只是帮硬装出去找材料,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个性化需求的增强,装饰专业就慢慢产生了,专门的“软装设计师”这种名称也随之出现,不像以前,提到软装,谁也不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张敏:我以前就真的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甲方都认为我们是供应商,我特别不喜欢被这样称呼,因为他们把我们的身份定位错了。我们一讲软装设计怎么收费,对方就说,“你把东西卖给我,不是卖东西吗?”这点让我特别难受。就如你说的,现在软装市场大致可以归为三种模式

,就我观察来看,每个人模式每个品牌都有自我优势,目前以我自己的品牌“韋美”来说是独立的专业软装公司,个人觉得不管做哪个行业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并做成专业才是正道。

 

邢翀:我们之前给硬装设计公司做了很多年无名英雄,奖项是人家的,奖杯也是人家的,提名也是人家的,跟我们一点关系没有。我们就像是一个“配角”,好在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在这个角色的地位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甲方开始给予我们认可和尊重,认识到我们的重要性。

 

吴鸿:就像你们刚刚讲的,有的客户认为室内设计就是硬装的分内工作,软装只不过是帮他们挑配饰的“服务部门”,为什么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现在的情况正在改善,客户有这个需求,有需求就有应对之道。不过,话说回来,可能有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年,还不知道软装是什么,现在“硬装”、“软装”的概念究竟是谁划分的?

 

邢翀:我更希望软装不被叫成软装,而用陈设这个称呼会更好。因为一说软装,好象就是去买买材料,配配色彩。

 

张敏:对啊,在最早期申请我的公司名时就预备是叫韦美陈设有限公司,但是人家说,没有这个称呼,因为没有这样的先例,现在大家都好像约定俗成地统的称我们这个行业为软装。但是这个行业不管是被称为“软装”还是“陈设",工作内容就还是一样的,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将我们的工作性质、服务内容传达给更多的人知道,所有名词也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最终哪个词更具有公共认知度才是重要的。

 

邢翀:我觉得叫陈设更为妥当,因为陈设的领域更广,软装则有一点点局限,软装最终的发展应该是往更高的方向发展去做陈设。我之前了解过一个议题,“关于软装市场的扩大性”,我个人在思考,我们除了做软装设计,是否也可以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研发自己的产品,设计自己的品牌?像设计师邱德光,他们现在已开始介入这个领域,他们的原专业是硬装,与他们相比,我们本身就是软装设计师,面对大量的软装知识、材料应用,我们应该更专业,更具这方面的优势。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其实我们专业的软装公司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思路决定出路

 

李浩:邢总关注到的的确是一条帮助软装设计师探求生存与发展的新思路,那么,目前,各位做软装的同时都会做一些产品吗?既然是做软装,就势必接触到许多不同门类的软装产品,各位的采购来源来自哪里?关于每个项目每种产品的打单、报价等流程都是如何完成的?

 

邢翀:在国外,软硬装设计不分家,像菲利普·斯达克,他既做硬装、做建筑,也做酒店和餐饮,同时也有各种产品设计,不仅是设计师,更是艺术家,但是我们在中国,不得不面对中国的国情,我希望我们的软装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研发属于自己的产品,属于自己的符号,我希望是这样。

 

吴鸿:我们公司可能在未来也有属于自己的产品,当然,我们不涉及生产,可能就是半成品加工,做创意性的产品,五月份会有窗帘、布艺,会在其中融入大量的创意,这都需要设计的参与。

 

邢翀:我还想纠正一下,不是说我要开厂,我要去加工,而是像国外的设计师那样,有属于自己的代表性的产品,比如雅各布森(ArneJocabsen),他是一位出色的丹麦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家具设计作品同样享誉国际,如:天鹅椅(SwanChair)。同理,我们可能也会通过企业做一些代表性的产品。这样,在做软装设计的同时,也能够加强企业本身的宣传。我认为,软装行业的同行们可以经常组织活动,在一起分享行业资讯和心得,比如韦美公司最近研发了一把坐椅,我们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的灯具,锦荷设计推出了一个系列抱枕。像美国的GLOBALVIEWS那样,用研发与创造来丰富、壮大我们的软装行业。

 

李浩:就跟我们话题的方向一样,社会环境给大家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邢翀:对,我觉得这个挑战是好的。包括我们说采购,我们大部分会在国内成品采购和特殊定制,还会去香港以及国外采购,以前在国外采购产品,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已属平常。至于过程,我们操作一个项目,风格定位等大的把控方向由我跟踪,当然,因为细分的领域太多,肯定还需要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这个团队里会分项目经理、助手、采购等,这样才能落实完成到最后。

 

张敏:我这边和你们可能不太一样,我们公司有自己的饰品店,并有合作多年的供应商伙伴,所以在采购方面,资源供应充足也很便捷。在报价调整这块其实是很需要严格把关的,稍不留意是很容易出错的,所以我们公司将部门分的很清楚,在内部操作方面,我们公司有四个部门做链接,由工程部、采购部、设计部、财务部这四个部门构成。项目一接手,我们的工程部首先会到现场考察,根据现场情况提出若干建议,设计部设计,采购部采购,财务部负责成本把控最后核价,不能说一个人完成报价,一定是几个部门的配合,事情专人专做,部门之间严格把关、检查。这样一来也不容易出错,节约时间,效率也高效。

 

吴鸿:一个项目,很难说一个人便一手包揽、操作到位。基本上,我觉得软装公司的工作流程都会接近——一个项目下来,首先要概算,一般情况首先考虑利润,然后再决定这个单接或不接,如果算下来“得不偿失”,就会选择放弃。

 

 

硬装不足,软装来补?

 

李浩:据我所知,很多项目都是从地产商跟硬装设计公司,然后再分到你们手上的,一般来说,你们拿单的过程是怎样的?如果跟硬装公司合作,你们一般在哪个阶段介入?与他们合作时,遇到过哪些问题?

 

张敏:有的时候是在硬装做效果图时就会陆续把我们的产品归放到位,但是这是最理想化的合作方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或者在甲方没有“软硬同步”这个概念的时候,都是一个项目硬装完成以后,甲方才应邀我们在软装上面在去做设计,让软装去弥补硬装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韋美的做法是:只能靠自己公司的设计师和策划师根据甲方提供资料去挖掘和硬装呼应,包活当地人文文化,客户心理,最后定主题和设计方向,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甲方要对软装有一定认识,要明确知道专业的软装公司与专业的硬装公司,各有所长的同时又同步合作,做出来的项目才会是最佳作品。

 

吴鸿:在我看来,首先甲方对软装要有正确的认识,正常情况下,应是软装的整体感觉出炉,硬装据此出方案,然后中间配合,既减少分歧,也减小一些不必要的损耗、浪费,使出品更接近业主的想法。但事实是,现在的情况大部分都是硬装完成以后,再请软装介入。

 

李浩:我还了解到,有的设计师的软装是前置的,项目拿来之后肯定是先做软装布局规划再做硬装。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业主重视硬装,对软装却不上心。很多时候,软装公司的事情甚至都被硬装公司一起做了。

 

邢翀:我以前在硬装设计公司的软装部门工作过,所以我认为主要是看这家企业的软装部门的能力和经验。如果他们本身是辅助于硬装设计,只是做通过找资料来辅助与配合,那么,他们始终还是需要一家专业的软装设计公司后期深化。这个时候,软装设计师和硬装设计师是同样重要的。

 

张敏:邢总说的没错,如果软装设计师跟硬装设计师是一个相铺相成的关系,那结果肯定是最好的,但如果只是单一地辅助,那这个项目就悬了。有时候,当甲方的项目给到我们时,我们以专业的眼光来看,硬装的不足已经导致软装发挥的余地几近于无,这个项目就没有意义了。所以硬装公司的重心还是得放在硬装设计上面,与软装公司专业的软装设计相铺相成才是共赢,正如我刚才提到的一样专人做专事才是专业。

 

吴鸿:公平来讲,我觉得软装和硬装有交集也有分割,你说有的公司拍电影和拍电视有什么区别?其实都是在这个行业里面运作。我们以前就是硬装,但现在做软装也有四年了,我就发现,硬装和软装一直在转换,有衔接,也有贯穿。不过,我相信,五到十年内,市场也会真正细分。

 

邢翀:我赞同吴总的观点。现在的市场只不过处于些微尴尬的阶段,像硬装公司,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想继续软硬并举的话,可能很难像以前那么从容了。对于硬装设计师而言,平时有精力接触包括装饰画、地毯、家具还有各种材质的软装搭配的机会比较少,在设计中的考虑也不多。相对来看,软装设计师对软装的专业知识有概括、有学习,掌握得更为专业、全面。我亦认为,软装行业会随着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精,对设计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门槛不低入门不易

 

李浩:我认识的一位设计师跟我说过这样一个观点,“目前市面上做得比较好的软装设计师都要经历一个过程,就是培训。”各位觉得这些培训机构的存在,对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帮助吗?

 

吴鸿:总体来说,软装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可能还没有哪个专业院校专业专门设置了软装系。

 

邢翀:可能有帮助,但我从未去上,我确实认为,听成功人士或者前辈总结的经验还是会有受益的,但这并不代表听了这些课就可以做软装,接项目了,从事这一行,始终需要经验。据我所知,鲁迅美术美院就有这个专业,我就是2001装饰专业的毕业生,只是那时候市场上的需求并不大。现在各大美院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并更细化分为各个工作室了,他们也感受到社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觉得系统的知识必须要学,但是需要更多的实践。

 

张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些软装培训机构也是属于一种知识归类,资源整合,所以帮助肯定是有的,但是最重要的,我觉得除了培训以外还是要根据自己公司发展方向,实操后总结经验,我们不仅仅纸上能谈兵,还能将兵法在战场上运用自如,所以我们韦美每周都会定期根据自己的项目组织内部软装茶会交流会。

 

邢翀:有条件的话,还要出去看看。

 

李浩:软装设计的招聘是否比硬装难一些?

 

吴鸿:我们年后一直在招人,招不到,大部分都是硬装设计师,且缺乏经验。我们计划今年招到八人左右,现在只招了五人,而且只有两人有经验,在这个行业做过两年以上,其他基本上是刚转行过来的。

 

张敏:我做软装这么多年,看到很多设计师不断跳槽,庆幸的是,我们公司大部分的小伙伴都是从创业初期跟着我一起奋斗至今。从去年开始,我就着手大力打造韦美平台,准备将韦美品牌做的更大更响,所以现在求贤若渴。选拔人才,我很看重对方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过关,这个人就可以通过面试。为什么我这么看重这一点?因为方案做的再好,如果无法向客户清晰地传达你的设计思路,就很可能前功尽弃;现在,我们走出去,很多甲方都会问,你的方案能不能打动我,感染到我?如果不能,我怎么能接受你的方案呢?

 

邢翀:口才是一方面,但是要对市场有所了解。

 

张敏:我觉得表达是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技能,我鼓励我手下的设计师们都走出去与人交流,别只是窝在办公室做设计,因为你并不是为某个空间和房子做设计,你服务的对象是人,一切设计都应该围绕客户需求点来展开。

 

吴鸿:可能专业欠缺一点也没关系,人很勤快很热情,我们肯定就扶一把,反正有试用期,如果十天半个月以后,我们发现所招之人有这个潜质,我们就可以带一带。很难说一定是要求专业院校毕业的,最主要是具备一定综合的素质。如果光说不练,交出去一个案子,他三天都无从动手,这也很痛苦。

 

邢翀:对,现在还存在另一个误区,就是行业内的女孩特别多,很多女孩都觉得,“我自己喜欢装饰、喜欢DIY就可以做软装”,其实不是这样的。我那边当然是希望招到有经验的人才,但现在所谓有经验也未必是真有经验,也许只是做过几个项目。以我本人带新人的经历来说,对于毫无经验的人才,我们还是要从艺术院校纳贤。专业毕业和非专业毕业有明显的区别,一是本身受到的教育不一样,二是对时尚、艺术的信息接受能力和敏感程度不一样。我带人的方法是让他们学习现今国内外的优秀项目案例、了解一定数量的国外的一线品牌。我们之间要有一个最起码的沟通标准,你说的,他懂,你聊的,他知道。首先要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必须来到企业之后,边实践边学。现在,无论是网络还是书籍,这方面的资料都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辨别出好坏。像张总说的,他们每周有分享会,我们也有,包括拿出一些国外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分享,为什么这个酒店、别墅做得好,用了哪些家居,好的地方我们要细心学习,不足的地方我们也要多多吸取教训,虽然我们学不到人家的一百分,学了八十分也是可以的。

 

行相抬 打破单打独斗的格局

 

李浩:除以上几点,现在软装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如何调整和改善?

 

张敏:我总结为两个关键词、三个问题;两个关键词是传达和认识;

三个问题:

第一, 普罗大众对“软装”的认识度还不够。还有很多人认为软装只是卖产品的。至于改善,我想我们应该联合整个软装行业,加强传达软装概念的宣传度,让大家认识何为是软装;

第二, 现在很多非专业人士也打着软装的旗帜,以低价格来破坏软装行业,这是一种恶劣的竞争方式。我们需要加强我们专业软装公司的专业度以及优势的传达,让客户认识到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哪里,拉开二者间的差距;

第三, 怎样解决这个潜在消费者对这个软装望而止步的问题?我们需要传达软装的精髓意义,将美好的生活理念传达每个人,让普罗大众都认识软装不仅仅是奢侈品,更是一种质量生活的精神品,每个人每个空间其实都可以拥有。

 

 

吴鸿:张总总结的非常好,这个行业现在是鱼龙混杂,你说门槛高也高,低也低,总有人把自己说成是专业人士,所以很难说这个市场是否公平。毕竟在深圳,我们是比较早的这一批专业软装的公司或者机构,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机构,帮助我们像上海广州那样团结一致,不再各自为战。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来交流,让其他的城市听到深圳软装界的声音。有人说中国硬装看深圳,我觉得软装不能够落后,本身我们条件也具备,软硬不分家,再加上这个位置、这个地域,真正实现这一点,并非是难事。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提升自己的品质,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然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邢翀:单打独斗只能是做自己的小事情,大家聚在一起才会推动这个行业。我一直对软装本身是很有信心的,我觉得大家多聚到一起交流和分享,可能这对现在的市场发展包括市场的前景,包括未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家饰学院 / EDU
家饰百科
家饰设计
家饰风水
家饰知道
软装指南
家饰时尚
广州宝亿莱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962号时代国际单位二期B1栋408室
电话:020-36278058 免费咨询热线:400-888-9937
官网:http://www.bylai.com
备案号:粤ICP备13015976号—10
具有投资价值家居饰品加盟项目-开家居饰品店不该错过好项目-家居饰品软装生活馆加盟首选宝亿莱
广东省具有投资价值品牌 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广东省经销商会会长单位